欢迎访问中西医平台
资讯

17645130268

中医教育新思考——不能培养“书本中医”

2024-10-17 15:16    来源:人民网  点击量:257  评论(0人参与)
 

 变标准化为个性化


  ●打破同一尺度、同一规格培养人才的现状,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保护个性与灵性


  一样的教材,一样的老师,培养的学生千人一面——近年来,中医院校教育同质化现象,引起了中医界的忧虑。


  山西中医学院校长周然说,中医的精髓是什么?是中医理论,是中医认识生命、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独特思维方法。当前,中医院校开设中医理论课程,使用全国统编教材,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中医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特征,适合开放式教学,程式化的教材体例限制了学生的领悟与思考。


  山西中医学院傅山学院副院长高建忠认为,对于医学流派纷呈的中医学来讲,教材的统一,意味着缺少学术上的个性;考试的统一,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扼杀学习者的灵性。对于中医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来说,个性与灵性是极其重要的。


  周然分析,中医院校现有的课程结构和知识体系存在许多弊端,需要整体优化。按照“厚的要薄、繁的要简、生涩的要顺畅、难懂的要明了”的思路,采用“先破后立”的加减法,重构知识体系,不再保留每门课程的相对完整,而是强化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


  “知识可以整齐划一,智慧绝对是各具灵性。”高建忠说,中医药高等学府应该创造适合中医大师成长和发展的环境,让每一位中医大师去影响一批又一批的中医学子,让这些学子在中医大师身上,不仅学习到知识,还学习到智慧。


  山西中医临床学院与附属医院实行院系合一,师资相对充裕,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确立了符合医学教育规律的“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具体措施,打破了传统的中医教育同一尺度、同一规格培养人才的现状,使得中医教育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适应学生个人发展需要,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该院本科生导师制实行双向选择。学校根据导师的任职条件和要求,经严格考核,把优秀的导师推荐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和专业要求选择导师。导师在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后确立师生关系。


  山西中医学院把学生从课堂和教材中解放出来,变标准化为个性化,让他们更多地研读经典,更早地接触临床。南京中医药大学曾在一次硕士研究生复试中,综合评价后放弃了本校生,选择了山西中医学院的学生。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相关评论

好评
0% 0
中评
0% 0
差评
0% 0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2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 暂无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有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哈尔滨市南岗区汉医专科门诊部

备案号:黑ICP备2024020989号-2

公安备案号: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