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肥胖和超重问题日益突出,调查数据显示,我国 ≥18岁的居民超重率达34.3%,肥胖率达16.4%1。今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委联合启动了“体重管理年”活动,这标志着超重与肥胖问题已上升为国家层面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公共卫生体系已然有了成功的生动实践。那么,中西医结合减重理念引领下,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肥胖并采取有效的减重策略呢?
“标”“本”兼治——中西结合治疗的理论基础
西医为“标”:西医认为,肥胖是体内脂肪的异常积聚,达到了影响健康的程度。这种状态是由于能量摄入和消耗出现失衡,或是机体代谢机制的根本性变化导致的。西医通常采用体质指数(BMI)来衡量体重。BMI综合考虑了体重和身高两个因素,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个体的体重状况。BMI评价标准,包括中国成人标准、亚洲成人标准和国际成人标准等,不同评价标准存在一定差异。
中医为“本”:《黄帝内经》中,肥胖被归属为“肥人”“膏人”“脂人”等范畴,而《灵枢·卫气失常》则将人之肥瘦分为“有肥、有肉、有膏”。中医认为肥胖属本虚标实证,非一脏一腑之因,病因病机多因痰湿、血瘀、气虚、饮食不节等虚实夹杂,从而导致机体出现气血阴阳素乱,其病位多在脾胃,涉及五脏。此外,先天禀赋会影响体形胖瘦。中医整体观念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决定了其治疗的目标是调理生病的人,而不是单纯地消除病变。这种思想在治疗肥胖时尤为明显,通过饮食、运动、情志调适,配合使用中草药和中医外治等方法,促使肥胖人士恢复生命运动平衡。
中西医饮食运动——坚持科学生活方式
西医——热量总控:西医饮食运动的调节是为了实施热量总控,通过不断监测和评估热量缺口的大小,以循序渐进合理减重。热量总控需进行饮食控制,其中5:2法和16:8法是两种常见的轻断食饮食方法。5:2法即“5+2”轻断食,每周选定两天进行低热量摄入(约500-600卡路里),其余时间正常饮食;16:8法是指每天将进食时间限制在8小时内,其余16小时保持空腹状态。轻断食有助于促进脂肪燃烧,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热量总控是指对个体每日摄入的总热量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过程。热量缺口则是指人体一天中消耗的热量与摄入的热量之间形成的差值。增加运动在维持合理的热量缺口中尤为重要,建议每周累计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慢跑、快走、游泳等。运动达到最大心率粗算法(220-年龄)的50-70%为中等强度。
中医——四时养生:中医的四时养生强调顺应自然规律,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点来调整饮食,以达到合理减重、养生保健的目的。春季应多吃辛甘发散之品,以助阳气升发,如枸杞茶等;夏季应多吃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食物,如绿豆汤、冬瓜荷叶茶等;秋季应多吃滋阴润燥的膳食,如百合银耳羹等;冬季应多吃温阳散寒、补肾养心的膳食,如羊肉萝卜汤、红枣枸杞粥等。中医养生健身法,如八段锦和太极拳等,也是健康减肥的有效途径。八段锦可锻炼全身肌肉群特别是腰腹部和腿部肌肉群,有助于减少脂肪堆积并塑造优美身材线条。太极拳可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加速脂肪燃烧,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为一体。
中西医结合进阶治疗
采取科学生活方式(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等)3个月后,若仍未达到预期减肥目标,建议进行中西医结合的进阶治疗。
代表性西药:二甲双胍并不是专门的减肥药物,但其可抑制碳水化合物吸收、调节胰岛素抵抗、降低体内瘦素浓度并提高脂肪细胞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敏感性2,进而具有减重作用。二甲双胍的服用剂量遵循“从低剂量开始,循序渐进增加”的原则,一般每日建议剂量范围在1500毫克至2000毫克之间,可分2至3次均匀服用3。司美格鲁肽通过多重机制实现减重目的,包括抑制食欲与饥饿感、降低能量摄入、增强饱腹感受、调整食物选择偏好,以及延缓胃部排空速度,从而有效促进体重的减轻4。司美格鲁肽用于减重时需每周1次皮下注射2.4mg。
中医经验方:理脾健运汤是国家级名医针对痰湿瘀阻型肥胖所创的秘验方,具有温中健脾、祛痰化湿的功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化脂汤是李玉贤教授在《李玉贤临证经验辑要》等著作中提到的经验方,具有祛痰泻浊,健脾益气的功效,可每日1剂,分2次水煎滤渣取汤汁450毫升,一日3次,每次150毫升,餐后半小时温服;亦或开水冲泡500毫升代茶饮。
中医外治
中医外治法方法多样,在减重上具有独特优势,可视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中药外敷:可将肉桂、莱菔子、神曲、山楂、茯苓、丹参、白术、人参、甘草按比例混合,烘干制成细末,并调至糊状,敷于膻中、中脘、神阙、气海,每日一次6。耳穴压豆:耳穴减肥是按压耳部穴位,并贴上药豆,以调整脏腑经络功能,达到减重消脂。常用的耳穴包括内分泌、皮质下、神门、三焦、食道、交感、贲门、饥点、大肠、脾、胃等。
拔罐疗法:可采用腹部循经拔罐法进行减重,采用火罐,涉及减重经络穴位包括神阙、脾经、胃经、胆经、肾经、带脉、任脉、水道穴、大横穴、关元、腹哀穴、天枢穴、中脘等6。
针灸疗法:针灸治疗肥胖多取足太阴脾经、阳明胃经之穴,辅以足少阴肾经穴位进行治疗。
总结
中西医并重,“重”在优势互补。减重困难的超重、肥胖人士可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体验中西医结合疗法减重的独特魅力,或能收到不错的疗效。
好评 ![]() |
|
0% | 0 |
中评 ![]() |
|
0% | 0 |
差评 ![]() |
|
0% | 0 |
海遇医疗供应链平台 | 国民学国医 | 中医药教育平台 | 国医在线-中医药网 | 中医智慧传承平台 | 中医药网络平台 | 善道医疗平台 | 中医师承继教平台 | 东华医疗供应链平台 | 寻医问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