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西医平台
资讯

17645130268

听中医专家告诉你膏方怎么吃

2024-11-18 00:00    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量:254  评论(0人参与)
 

 提起中药,大家脑海里首先涌现出的应该是一碗碗虽然苦涩,却不得不喝的汤剂。其实,不是所有的中药剂型都难以下咽,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膏方。


  “膏方”,大家其实并不陌生,我们咳嗽时经常会用到“川贝枇杷膏”,超市的冰柜里会卖“龟苓膏”,月经不调的女性会想到吃“益母草膏”。这些其实都属于膏方。


  近期,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大家又开始关注起中医里的膏方,那么到底什么是膏方,它又有哪些作用呢?本期健康封面邀请到了嘉兴市中医医院主治医师吴银君,和读者们一起聊一聊有关膏方的话题。


  秋冬养阴


  顺应自然的中医智慧


  一到冬季,膏方又火了,和夏天的三伏贴一样,再次受到老百姓的热捧。这其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中医药智慧呢?


  “春夏,树木长枝叶,其气在表,人也是一样,小朋友会猛蹿个头;冬天,树木长根,其气在里,人的气也会聚集在脏腑,所以冬天容易长脂肪。气在哪里,中医药的治疗就会跟到哪里,因此春夏季中医外治比较多,秋冬季则以内服为主。”吴银君说,古老的中医药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遵循万物盛衰的自有规律。


  “冬病夏治,顺应春夏养阳的养生思路,外治疗法包括大家熟知的艾灸、隔姜灸、三伏贴等,冬令进补追求的是秋冬养阴,以内调、内服为主,适宜服用名贵药材、参茸贵细熬制出来的膏方。”吴银君进一步解释,无论是“养阳”还是“养阴”,共同的目标都是治病防病,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改善人体体质。


  和中药汤药相比,膏方又有何种优势呢?“在治疗疾病的情况下,我们开汤药方比较注重‘药简力专’,即药材种类少一些,药效专一些。”交流中,吴银君解释了其中的差别,“但膏方的药材种类更多,一来药性平和,补益性强,适合长周期服用;二来适应症广,可以说适合广泛的人群,小朋友、亚健康人群,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都可以服用。”


  调补并进


  膏方也可以防病疗疾


  作为中医传统八大剂型之一,膏方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代名医秦伯未对膏方的定义是:“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亦称膏滋药。”通俗地讲,膏方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


  “冬季是滋补脏腑的最佳时节,膏方包含多种补气血的药材,如当归、人参、黄芪、鹿茸、地黄等,收膏所用的一些胶类,如鹿角胶、阿胶等,也具有滋补作用。此外,根据患者需要,膏方中还可以添加一些名贵药材,例如野山参、冬虫夏草等。”吴银君表示,在中医理论中,膏方“调补并进”,兼具有治疗预防和营养滋补的综合作用。


  膏方的制作过程极为讲究,大致可分为浸泡、煎煮、浓缩、收膏等几个关键步骤。首先,需将精选的药材进行充分浸泡,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得以充分释放。随后,通过多次煎煮,将药材中的精华提取出来。接着,对提取液进行浓缩处理,去除多余的水分和杂质。最后,加入适量的蜂蜜、阿胶等辅料进行收膏,形成质地细腻、口感甘甜的膏体。整个制作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药师严格把控,以确保膏方的质量和疗效。


  如今,膏方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功效。首先,膏方中的药材多具有补气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同时,膏方通过辨证施治,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从而改善脏腑功能,促进身体健康。此外,膏方在治疗慢性病方面也有独到之处,针对慢性病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变化进行长期调理,逐步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温经膏——


  养血散寒的女性“养颜方”


  来源于中医经典《金匮要略》的“温经汤”,是一个古老的妇科常用方子,号称古代调经第一方。温经汤适应症很广,可以治疗很多问题,例如月经量少、痛经、宫寒、腹痛、痤疮、皮肤干燥等。如今,从“温经汤”到“温经膏”,这个方子越来越受到广大医患的推崇。


  “温经膏的功效是养血、温经、调经、暖宫,说得更通俗一点,可以把它称作是东方的‘雌激素’,经方中的‘养颜方’。因此,这个方子主要适用于女性,特别是50岁左右、处在更年期或绝经期的妇女。”吴银君说,“当然,它也适用于其他年龄段的女性,只要符合宫寒、血瘀、血虚、肺胃阴虚的症型。”


  “补”,是温经膏或者说膏方给大众留下的第一印象,那么,患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的女性,还能吃膏方吗?会不会加速疾病的进程?“从中医角度看,肌瘤是寒、湿、淤堵在一起而形成的结块,在开膏方治疗的时候,我们会选择有温阳化湿、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材。”吴银君表示,患者找医生开膏方的时候,只要充分告知自己的基础疾病就可以,专业的中医师完全有能力做到攻补兼施。


  岐黄之道充满哲学智慧,吴银君特别提到中医应对复杂病理状态时所用的“反佐法”,例如寒热并用、燥湿相济。“如果患者血虚又患有结节,那我们在运用阿胶的同时,还可以放一些软坚散结、理气化痰的中药材,例如鳖甲胶、牡蛎、橘核、荔枝核、香附、陈皮、贝母、玄参等,通过药物的相互制约与协调,达到调和阴阳、平衡寒热的治疗效果。”


  小建中汤——


  小儿脾胃健康的“守护者”


  在探讨儿童健康问题时,吴银君指出,儿童因饮食不当导致的脾胃问题日益突出。“物质生活好了,但孩子们往往因为吃得过多而食积,导致胃强脾弱。”吴银君解释说,这种情况会导致儿童体内能量堆积,形成痰湿食积,进而引起体热、出汗,甚至感冒和咳嗽。


  吴银君强调,儿童的脾胃健康与他们的整体健康息息相关。“脾胃是互为表里、互为阴阳的,不会一直保持一强一弱的状态,所以发展到最后就是脾胃两虚。”他补充说,“这时候,孩子会出现胃口差、食欲缺乏、排便困难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吴银君推荐一张经典经方——小建中汤作为基础方剂。“小建中汤以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和大量的饴糖为主要成分,能够健脾胃、补气血、生津液,对小孩子胃口差、大便干燥、易感冒、身体瘦弱、发育迟缓等都有改善作用。”


  同时,针对小儿的不同症状,可以对方剂进行加减调整,辨证论治。例如,对于个子长不高的孩子,可以加入地黄和菟丝子等补肾成分;对于脾气乖戾、烦躁的孩子,可以加入蝉蜕、僵蝉、钩藤和菊花等成分,以平肝息风;视力问题可加菊花、密蒙花、夏枯草、决明子等;如果孩子晚上盗汗明显,可以加入龙骨、牡蛎和黄芪、浮小麦等成分来重镇潜阳、益气固表、收敛汗液。


  总之,围绕小建中汤进行加减,可以熬制出适合儿童的膏方,解决许多健康问题。冬季,把小儿健中汤熬成膏方,不仅便于服用、携带和储存,而且补益效果更强。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相关评论

好评
0% 0
中评
0% 0
差评
0% 0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2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 暂无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有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哈尔滨市南岗区汉医专科门诊部

备案号:黑ICP备2024020989号-2

公安备案号:备案中